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

【極痛與極喜的旅程】

就像台灣經歷了921大地震的山崩地裂、家毀人亡後,才改地震分級為7級;親身體驗了陣痛、產痛,才知道書本上輕描淡寫的十級痛是什麼。

當一波波越來越頻繁、越來越強的陣痛風浪席捲而來,不僅要乘風御浪,在痛的時候,還要服從「腳張開、不要夾,眼睛看肚臍,深吸一口氣,憋氣,來,往下用力,從一到十喔,盡量不要斷」。說得總是比較輕巧,很痛的時候其實會喘氣、身體也會扭曲,這些都是對痛的自然反應,但堅強的產婦,要克服這些自然反應;還要想辦法正確使力推寶寶出來;邊為自己打氣邊對自己說:「我可以做到的,想辦法好好用力生出來,這一切才會結束!

自然產痛前面的法則下,感覺小baby的頭已通過產道的瞬間,一下子整個人輕鬆了起來,事後外子說生出來的剎那,我氣色超好的!這話雖說安慰性質比較大,但待產時能有先生、家人陪伴,不啻是一大鼓舞。
這一切過後,當小baby窩在你懷裡,輕輕蠕動,你心中填滿新興生命帶來的巨大震撼與滿滿喜悅,潸然淚下。

所以,簡單來說,自然產的經歷,解除疼痛的首先,要「迎向疼痛」。產後黏膜創傷、痔瘡等其他併發症的恢復,更不在話下。

母乳哺育,不只是政府推動的政策,一般人想到這畫面,總是滿載著母愛、親情。美麗畫面現場,小baby基於本能的吸吮反射,緊咬住媽媽乳暈、吸吮,各位看倌想想,被咬住的,可是有極高密度感覺神經分布的地方呢。而這時候,堅強的媽媽,又要「迎向疼痛」,不能因痛退縮、要戰勝這自然反應,心裡想著「哇,寶寶有吸到喔,好棒喔!」在感到一陣陣刺痛的當下,維持住姿勢,希望寶寶吃個飽。

產後,除了身體還需要恢復,心情上也是一波三折。俗稱「坐月子」,很閒的意思嘛? ! 產婦自己的飲食、傷口照護,加上新生兒吃喝拉撒睡都依著媽媽,更別提有些家事、瑣事可能都還算在新科媽媽頭上。而在下,身為診所負責人,待產當天(還好是晚上)及母親節出院隔天,看診業務自然也要執行;心理還算著還好五月是大月、只有四個星期天,就25天的「合理」門診量來算,剛好過關… …

產後能好好睡上一兩個小時都已經是託天之幸。除了睡眠被剝奪、作息不正常,新科媽媽還面臨煩惱奶夠不夠、擔心甚或責備自己照顧不好新生命、身材走樣變形等等的焦慮,林林總總的問題,無怪乎產後憂鬱症或輕或重,有近七成的比率。在看小孩被拐、被虐待的新聞就哭了出來,及留著兩行淚跟先生說我好累的時候,我在心底跟自己說:「這是荷爾蒙在變化!

這些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的點點滴滴,是箇中人才能娓娓道來,再加上養育更是家家有一本經的大學問。啊!為子女就是擔不完的心啊!也是為什麼一群有類似經驗的媽媽們,圍坐一起,就有聊不完的「媽媽經」。

    末了,特別要感謝外子,診所工作繁忙勞累不說,他極顧家,也給了我完滿幸福的家,而無可取代的兩個新生命讓這個家更充實、茁壯;另外,也特別感謝我公公、婆婆,任勞任怨地協助我們照顧小孩;特別謝謝我母親,半夜陪著我生產、待產,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,這一代代相傳的智慧、力量與從旁協助,是無可取代的。

寫到這裡,小娃娃已唉唉叫,催促我回崗位,就此別過~